中国人口总量已进入负增长阶段,预计2050年降至13亿左右,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缩减将成为未来核心挑战。根据联合国及国内权威机构预测,2022年人口达峰14.26亿后,生育率低迷(当前1.3)和人均寿命延长(2100年女性达91.9岁)将推动人口结构深度转型,印度已于2023年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
总量持续下降,减量发展成常态
中情景预测显示,2035年人口约14亿,2050年降至13亿,2100年进一步缩至7.7亿。生育率长期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叠加育龄妇女规模缩减(2050年前降幅近40%),年度出生人口或从2022年的1062万降至2100年的474万。 -
老龄化程度全球罕见
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25年的14%飙升至2050年的26%,老年人口规模2055-2060年达峰3.65亿。年龄中位数由2022年的38.5岁升至2078年的57.5岁,七零后群体老龄化(2050年60岁以上占比35%)将加剧养老压力。 -
劳动力红利消退,结构矛盾凸显
15-64岁劳动人口2035年保持9亿以上,但2050年或跌破7亿。性别比失衡(2038年回归正常)与家庭小型化将推高空巢老人比例,人力资源需从“数量依赖”转向素质提升。 -
经济与社会面临系统性重塑
低生育主导的负增长不可逆,银发经济(医疗、养老)与自动化替代成为关键应对方向。政策需聚焦生育支持(如延长产假、托育补贴)和延迟退休等制度创新,以缓解“未备先老”矛盾。
未来30年,中国人口将呈现“总量减、老年增、劳力少”的复合型趋势,需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适配构建新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