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课程设计应紧扣“价值引领与专业融合”的核心,通过有机渗透、案例驱动、实践体验三大特色实现育人目标。
-
挖掘专业思政元素:从学科发展史、行业前沿、职业伦理等维度提炼德育映射点(如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结合专业知识点自然融入,避免生硬说教。例如,计算机课程可解析国产芯片突破案例,激发民族自豪感。
-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辩论等互动形式,将价值观引导转化为学生主动思考。例如,通过“脱贫攻坚数据对比”的课堂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
-
强化实践育人:设计调研、志愿服务等课外任务,推动知识内化为行动。如经济学课程可组织“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实地考察,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
动态优化内容:紧跟时事热点(如科技自立自强)更新案例库,保持教学时效性。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价值观的隐性成长。
提示:思政课设计需避免“贴标签”,关键在于找到专业与德育的“共生点”,用真实、鲜活的载体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