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其名称源自金代设立的“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政区,简称“鲁”则因周公旦封地鲁国;其历史可追溯至五六十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历经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发展,西周时齐、鲁等国在此封邦建国,后经历代变迁,山东逐渐成为如今的省级行政区。
山东历史根源深厚,古人类活动可追溯至五六十万年前的“沂源人”时期,此后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经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四个发展阶段,土著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明。夏商时期,山东境内存在130多个方国,大部分由东夷族建立。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今山东分封齐、鲁等国,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鲁国以“礼仪之邦”闻名。秦统一后,山东设齐、琅琊、东海、东等郡。
汉代山东分属青、兖、徐、冀等州,经济文化繁荣,西汉人口占全国30%,临淄为三大纺织中心之一。三国至南北朝,山东为曹魏、北魏等政权辖地。唐宋时期,山东分属河南道、河北道及京东东路等,农业生产发达,登莱二州金矿产量居全国首位。金代首次以“山东”命名政区,设山东东路、西路。元代山东属中书省。明清定型为山东省,简称“鲁”,农业、手工业持续兴盛,但近代受列强侵略,经济畸形发展。
如今的山东省辖16市、136个县级政区,常住人口超亿,既保留“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又发展为经济强省,其名称与历史既承载地理传承,亦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轨迹,成为探析中国区域历史发展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