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非处方药)属于国药准字药品,而非保健食品。其核心区别在于:OTC具有明确治疗功能并通过药监审批(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而保健食品仅有调节机能作用(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关键亮点包括:①OTC分甲类(红标)和乙类(绿标),安全性经临床验证;②保健食品标“蓝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③两者监管体系、用途和法律定位截然不同。
OTC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消费者可自行购买用于缓解轻微症状,如感冒、胃痛等。其外包装印有“OTC”标识和“国药准字”文号,分为甲类(需药师指导)和乙类(可超市销售)。药品需明确标注适应症、用法用量,且通过严格临床试验。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功能限于补充营养或调节体质,如增强免疫力、补钙等。其包装标有“蓝帽子”标志和“国食健字”文号,不能宣称治疗疾病。生产标准低于药品,且无需临床验证。
选购时认准标识——“OTC”+国药准字=药品,“蓝帽”+健字号=食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混淆两者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