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通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使语句在字面意义之外还蕴含另一层意思,从而达到幽默、含蓄或深刻的效果。以下列举10个经典的谐音双关例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谐音“思”,表达相思之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音“情”,既指天气,又指感情。)万“柿”如意。
(“柿”谐音“事”,寓意万事如意。)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柳”谐音指革命烈士杨开慧和柳直荀,暗含深意。)石中立为员外,与同列观上南园所畜狮子,同列曰:‘县官日破肉五斤饲之,吾侪反不及此。’石曰:‘然,吾侪做官,皆员外郎,敢比园中狮乎?’
(“员外郎”谐音“愿外狼”,既指官职,又暗含嘲讽。)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安了颠倒音,横也丝来竖也丝。
(“丝”谐音“思”,表达相思之情。)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河上”谐音“和尚”,“诗”谐音“尸”,通过景物暗含深意。)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谐音“鲁肃”,“帆快”谐音“樊哙”,“笛清”谐音“狄青”,“箫和”谐音“萧何”,巧妙引用历史人物。)兴儿摇手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谐音“树木之林”,指林黛玉;“薛”谐音“霜雪之雪”,指薛宝钗,展现幽默效果。)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谐音“下棋的路数”,“颜回”谐音“面颜的真容”,形成趣味性表达。)
谐音双关不仅用于文学创作,也常见于广告、对联和日常交流中,是语言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