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兼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和局部南亚热带属性。其核心特点是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且云雾多,因地形封闭形成独特的“冬无严寒、夏有闷热”气候,年均温16~18℃,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70%集中在夏季,夜雨率达60%以上。
-
冬暖夏热,温差独特
北部秦岭阻挡冷空气,冬季均温比同纬度地区高1~4℃,极端低温仅-8~-2℃;夏季长达4个月,东部高温达26~30℃,但西部因湿度大,体感闷热。 -
降水集中且夜雨显著
年降水量超1000毫米,6~10月占全年70%以上,“巴山夜雨”现象突出,夜雨比例超60%。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年降水量达1500~1800毫米,为中国多雨区之一。 -
垂直气候与局部差异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如峨眉山每百米降温0.55℃),东南部长江河谷积温超6000℃,接近南亚热带;而盆底与边缘温差显著,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 -
气象灾害频发
夏涝、伏旱和秋绵雨常见,暴雨中心集中在青衣江、龙门山和大巴山区,单日降水量可突破300毫米,易引发洪涝。
四川盆地的气候既适宜农耕(如水稻、油菜籽),也需防范极端天气。这里“紫色土”肥沃与湿润气候的结合,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