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未成年人防骗意识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联动,核心措施包括:建立信任沟通、普及诈骗套路、强化支付安全。
-
家庭是防骗的第一道防线。家长需通过日常陪伴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明确告知“所有涉及金钱的行为必须经过父母确认”。避免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并为大额账户设置更高安全级别的验证措施。若孩子遭遇恐吓或诱导,应第一时间向家长求助而非隐瞒。
-
学校需填补反诈教育空白。许多未成年人因缺乏“诈骗”概念而轻信网络上的免费皮肤、明星互动等陷阱。建议学校联合警方开展案例教学,用“假冒公检法”“刷单返利”等真实骗局解析,帮助孩子识别“天上掉馅饼”的谎言。
-
培养安全上网习惯。未成年人应避免扫描陌生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非官方APP,社交账号不随意添加陌生人。家长可约定每日上网时长,并引导孩子使用无支付功能的设备玩游戏,从源头切断转账可能。
-
紧急应对与心理建设。若已受骗,立即保留证据并报警,同时疏导孩子情绪,避免因恐惧陷入连环骗局。强调“被骗不是你的错”,但需从中吸取教训。
防骗的本质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任何“零成本高回报”的诱惑保持警惕,并将“核实再行动”变为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