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核心价值在于以鲁国编年史为主线,生动记录了春秋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兼具史学与文学双重地位。
-
名称由来
- "左"指鲁国史官左丘明,相传为其所作;"传"意为对孔子《春秋》的阐释补充。书名明确体现了"为《春秋》作注解"的创作初衷。
-
内容特色
- 记事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包含诸侯会盟、战争、礼仪等细节,如"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名篇,语言精练且富有故事性。
-
历史地位
- 开创"以事解经"的史学传统,不仅补充了《春秋》的简略记载,更通过人物对话、战争描写等手法,成为后世叙事文学的典范。
-
版本流传
- 现存最早注本为晋代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唐代列入"九经",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收录的版本最为通行。
这部典籍既是研究春秋历史的"活化石",也是理解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阅读时建议结合地图与年代对照表,更能体会其编年叙事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