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大工程专项巡视检查记录是监理单位依据住建部37号令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监管的核心凭证,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记录实现风险闭环管理,关键亮点包括: 必须覆盖全部危大工程而非仅论证项目、需包含时间/部位/人员/施工数据等量化信息、发现问题需明确处理措施并跟踪整改闭合。
-
记录内容标准化
巡视检查需详细记录工程名称、部位、时间及施工状态,重点核查是否按专项方案施工,例如钢管支撑的立杆间距、扣件紧固度等数据需实测记录。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防护措施等关键项必须逐项核验,避免“符合”“正常”等模糊描述。 -
问题处理闭环化
发现隐患需立即分级处置:轻微问题口头要求整改,严重违规需签发监理通知单或暂停令,并附整改前后对比证据。例如某模板支撑工程中,立杆不垂直、工人未戴安全帽等问题需记录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间,最终由监理复核签字确认。 -
法律依据动态化
检查范围需同步住建部37号令及地方细则(如江苏2019版实施细则),注意深基坑、高支模等工程的地方性定义差异。频率虽无全国统一标准,但应在监理细则中明确每日或每周最低检查次数,避免法律风险。 -
档案管理溯源化
记录表一式一份留存项目监理机构,需与专项方案、监测报告、验收资料等互相关联,形成完整证据链。例如某工程将巡视记录与第三方监测数据比对,可验证支撑体系稳定性。
提示: 危大工程记录的本质是法律证据而非形式流程,建议采用“数据+影像+签字”三维留痕模式,既满足EEAT标准的可信度要求,又能为事故追责提供完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