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流域,涵盖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其经纬范围大致为北纬28°-34°、东经110°-123°。典型城市包括武汉、南昌、南京、杭州等,这些区域因持续阴雨、高湿闷热的气候特征被称为“梅雨带”,同时因器物易霉变也俗称“霉雨”。
- 地理范围明确:梅雨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以南岭以北为界,北抵淮河沿线,形成一条狭长的雨带。气象上细分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和江淮区,监测标准严格。
- 气候特征突出:梅雨季通常出现在6月至7月,表现为降水集中、日照少、湿度极高,年均梅雨量约343毫米,但年际差异大,如1954年曾达789毫米,而1958年仅135毫米。
- 极端现象频发:历史上存在“暴力梅”(如1954年)和“枯梅”(如2009年)等极端情况,早梅可始于5月底,晚梅延至8月初,持续时间从13天到59天不等。
- 农业与生活影响:梅雨为水稻播种提供水源,但连绵阴雨易引发洪涝,同时高湿环境导致衣物、家具霉变,需加强防潮防汛措施。
梅雨是东亚独特的天气现象,了解其分布和规律有助于提前应对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农事与生活。建议关注气象预警,科学防霉除湿,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