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官职在文言文中常通过特定词语表达,这些词语不仅体现官职的升降,还反映官员的政治命运。以下为常见的文言文表达及其含义:
1. 迁
“迁”常指官职的调动,通常表示升职。例如,《汉书·王尊传》中提到“迁东郡太守”,即王尊被调任为东郡太守,职位有所提升。
2. 徙
“徙”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不特指升职或降职。例如,《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徙王信为楚王”,说明王信被调任为楚王,但未明确升降。
3. 调
“调”指变换官职,可能伴随升降。例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提到“调为陇西都尉”,表示官职的重新安排。
4. 转
“转”与“调”类似,表示官职的调动。例如,《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被调任为太史令。
5. 改
“改”表示改任官职,可能伴随职责或职位的调整。例如,《宋史·范仲淹传》中提到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说明他被改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
6. 出
“出”表示离开京城外调,通常指京官被调往地方任职。例如,《旧唐书》中记载某官员“出为刺史”,即被调任为地方刺史。
7. 谪
“谪”指降职并远调,常用于贬谪官员。例如,《明史》中提到某官员因过失“谪为县令”,即被降职为县令。
8. 擢
“擢”表示提拔、选拔官员。例如,《三国志》中提到某官员“擢为太守”,即被提拔为太守。
9. 陟
“陟”指进用、提拔官员。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某官员“陟为尚书”,即被提拔为尚书。
10. 黜
“黜”表示罢免或废黜官员。例如,《左传》中提到某官员因失职被“黜为庶人”,即被罢免为平民。
总结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调动的词语丰富多样,既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政治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行逻辑。掌握这些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官场变迁与人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