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以“风花雪月”四景闻名, 南诏国、大理国曾在此定都, 现存城墙为清代重建, 融合了白族建筑特色与中原军事防御智慧。
-
南诏大理国的政治中心
公元8世纪,南诏政权在洱海区域崛起,后由段思平建立大理国(937年),定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南)。这里成为西南丝绸之路的枢纽,佛教文化兴盛,崇圣寺三塔即为这一时期遗存。 -
明代军事要塞的转型
明朝平定云南后,为稳固边疆,新建大理城作为滇西防御核心。城墙采用夯土包砖结构,设四门,至今南门(承恩门)仍保留明代石匾,见证汉文化对边疆的渗透。 -
白族建筑与生活美学
古城内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典型,青瓦白墙绘有水墨彩画。人民路、洋人街聚集传统扎染、银器作坊,延续了茶马古道的商贸活力。
如今的大理古城,既是游客触摸历史的窗口,也是多元文化共生的典范。 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千年王城的余韵,也能体验苍山洱海间的慢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