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综合评估,具体如下:
一、风险等级划分依据
-
静态风险因素
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业态(如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等)、经营项目、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设备设施等。
-
动态风险因素
包括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消费投诉、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记录。
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级别:
-
A级风险 :总风险分值0-30分
-
B级风险 :总风险分值30-45分
-
C级风险 :总风险分值45-60分
-
D级风险 :总风险分值≥60分
三、特殊情形直接判定为D级
-
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中用餐配送单位
-
2年内2次以上食品抽检不合格
-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
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2次以上行政处罚等
四、风险分值计算方法
采用百分制计算,其中:
-
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40分(占比40%)
-
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60分(占比60%)
-
总风险分值 = 静态风险分值 + 动态风险分值
五、监管频次对应关系
-
A级 :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
B级 :每年监督检查1-2次
-
C级 :每年监督检查2-3次
-
D级 :每年监督检查3-4次
六、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特点、监督管理资源及能力,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并实施差异化监管。
以上标准综合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础条件与监管实际情况,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