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通过校内提质减负与校外培训严监管双管齐下,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过热问题。核心措施包括:严控作业总量与时长、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禁止节假日学科类培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旨在三年内显著减轻学生与家长负担,构建健康教育生态。
-
校内减负提质
- 作业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推行分层、弹性作业设计,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 课后服务:实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衔接,部分地区初中试点晚自习。
- 教学优化: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提升课堂效率,严禁超前超纲教学,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呈现避免分数排名。
-
校外培训治理
- 时间限制:严禁占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平日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线上不晚于21:00。
- 机构规范:不再审批新学科类培训机构,现有机构转为非营利性,严查超纲教学、境外课程及无证教师,收费纳入政府监管平台。
- 广告管控:禁止公共场所、校园内发布培训广告,打击贩卖焦虑的营销行为。
-
协同保障机制
- 家校联动:通过家长学校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减少盲目报班;社区探索普惠性托管服务,缓解假期看护难题。
- 督导考核:将双减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建立半月通报制度,对违规机构采取警告、撤销资质等处罚,学校落实情况与考核挂钩。
双减政策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需学校、家庭与社会长期协作。家长应理性看待学业成长,配合学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