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用例图是描述系统功能与外部参与者交互的可视化工具,核心要素包括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和关系连线,用于清晰展示业务场景中的功能需求。 绘制时需明确系统边界、识别关键参与者和用例,并通过标准符号(如椭圆表示用例、人形图标表示参与者)规范呈现,确保逻辑简洁且覆盖核心业务流程。
-
明确系统边界与参与者
首先界定系统的范围,例如电商平台的“用户下单”功能属于系统内部,而“用户”和“支付网关”是外部参与者。参与者可以是人(如客户)、其他系统(如银行接口)或设备,需在图中用统一图标标注。 -
识别核心用例并分类
用例代表系统提供的功能,例如“提交订单”“处理支付”。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提炼,避免冗余。复杂场景可使用包含关系(<<include>>
)表示基础步骤,扩展关系(<<extend>>
)处理异常流程,如“支付失败”扩展“处理支付”。 -
规范绘制与关系连线
使用UML工具(如Lucidchart、Draw.io)或手绘,将参与者置于边界外,用例置于系统框内,用箭头标注交互方向。例如,用户指向“提交订单”表示触发该功能。关系类型(包含/扩展/泛化)需用虚线箭头和标签区分。 -
验证逻辑与用户需求匹配
完成后需检查是否覆盖所有业务场景,例如是否遗漏“退货申请”用例。可邀请业务方评审,确保用例图与实际流程一致,避免开发阶段的需求偏差。
提示: 业务用例图是需求分析的起点,需保持迭代更新。结合用例规约(详细步骤描述)和后续的时序图设计,能更完整地传递系统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