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护保养及车间现场卫生管理是保障生产安全与效率的核心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备维护保养
-
维护原则
以"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为四项基本要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
-
日常维护(日例保)
-
操作人员需在班前检查润滑、清洁设备,班中监控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班后清扫并记录设备状态。
-
包含清洁设备内外、检查安全装置、紧固松动部件等基础工作。
-
-
一级保养
-
由操作工人主导,维修人员辅助,进行局部拆卸、清洗、调整及润滑,重点检查油路、电气系统等。
-
需填写维护记录并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运行标准。
-
-
二级保养
- 由维修人员主导,操作人员配合,进行深度解体检查、部件更换及系统调试,保障设备核心性能。
-
重点设备管理
实行"四定制度"(定人、定机、定维护、定备件),并制定专项维护规程,确保精密设备稳定运行。
二、车间现场卫生管理
-
清洁责任分配
-
员工负责个人工作区域日常清洁,每周安排专人进行大扫除,重点设备需专业深度清洁。
-
维修完成后需立即清扫现场,回收废料并整理工具。
-
-
卫生标准与检查
-
制定地面、设备表面清洁度标准及消毒频率,配置洗手间、消毒站等设施。
-
通过检查清单监督执行情况,确保卫生达标。
-
-
防护与设施管理
-
清洁消毒时需穿戴防护用品,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设备。
-
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垃圾回收站),保持环境整洁。
-
三、管理措施
-
奖惩机制 :将卫生与维护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
-
事故处理 :因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需承担相应责任,严重情况上报管理层裁决。
通过以上制度,可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与车间环境质量,保障生产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