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巡查制度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措施,通过定期检查火源、设施、通道等关键环节,确保火灾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其核心内容包括巡查频次、人员职责、检查要点及闭环管理,重点覆盖用火用电安全、消防设施状态、疏散通道畅通等场景。
-
巡查频次与分级管理
重点部位(如配电室、厨房)需每日巡查,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每2小时一次;普通区域至少每日巡查。夜间场所(如医院、养老院)需增加夜间巡查频次。高频次覆盖高风险区域是制度有效性的基础。 -
人员专业化与责任落实
巡查人员需经专业培训,掌握消防设施操作与隐患识别技能。职责包括记录问题、现场纠正违规行为(如占用通道)、上报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并跟踪整改闭环。 -
检查要点细化到操作层
- 火源管理:查违规动火、电气线路老化、大功率设备违规使用;
- 设施状态: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防火门闭合是否严密、应急照明实测有效;
- 疏散条件:安全出口无堵塞、指示标志清晰可见;
- 特殊场景:商场检查促销展台遮挡喷淋头,工厂排查粉尘堆积。
-
闭环管理与数据驱动
隐患需登记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附整改前后照片。按月分析高频问题(如电路老化占30%),优化巡查计划。结合工具(如红外热像仪测电路温度)提升效率。
防火巡查的本质是动态风险管理,需将制度转化为员工习惯。定期演练与案例警示(如卷帘门下堆货致火势蔓延)能强化意识,最终实现“查改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