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是医疗机构防控感染的基础措施,但存在执行不规范、防护物资浪费、人员意识薄弱等核心问题,需通过强化培训、优化流程、动态监管等整改措施提升实效性。
-
执行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循手卫生、防护用品穿戴等操作标准,导致交叉感染风险。整改需通过情景模拟考核、日常督导纠正行为偏差。
-
防护物资浪费:过度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增加成本,且可能挤占应急资源。应分级评估感染风险,按需分配物资,推广可复用消毒器械。
-
意识与培训不足:临时工、保洁人员等非临床人员防控知识欠缺。需将培训覆盖全员,采用案例警示、多语言教材提升参与度。
-
监管机制僵化:部分机构依赖纸质记录,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建议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如手卫生感应器、穿戴设备)实现数据化追踪。
医疗机构需将标准预防纳入质量安全核心指标,结合技术升级与人性化管理,形成可持续改进的感染防控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