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他是一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这幅作品创作于1940年,当时徐悲鸿正在印度,历时三个月完成。这幅画以中国传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在鼓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坚定信念、不屈不挠。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自幼学习绘画,后赴法国深造,成为第一位在欧洲举办画展的华人艺术家。他不仅擅长油画,还在中国画领域大胆创新,将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悲鸿的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民族精神为主,代表作包括《愚公移山》《奔马图》《九方皋》等。
在创作《愚公移山》时,徐悲鸿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他将寓言故事中的愚公形象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用画笔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抗战的精神。画中人物动态鲜明,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徐悲鸿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致力于美术教育的教育家。他主张“尽精微,致广大”,强调艺术要服务于人民,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他的艺术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悲鸿通过《愚公移山》等作品,不仅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他的作品至今仍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