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始于 1980年 ,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活动最初由国务院于1980年4月批准设立,并确定每年的5月为“全国安全月”。但自1991年起,为了更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活动调整为在5月的某一周进行“安全生产周”活动,这一做法持续至2001年。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全生产周”正式更名为“安全生产月”,并将活动时间从5月改为6月。这一改变不仅强化了活动的宣传效果,还增加了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
选择6月作为安全生产月,是基于统计数据揭示了6月份为事故高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无论是人员还是机器设备都可能面临过渡期的挑战,从而增加了作业的危险系数。此外,6月气候多变,极端天气频发,因此在这个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助于在炎热夏季到来之前,加强安全防护和检查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月的持续举办,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视,以及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进而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