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大学开设超过13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其中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5年北京大学的专业体系在延续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深度融合前沿科技与人文社科,重点围绕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新兴交叉领域及国家战略需求布局。专业设置强调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以强基计划为牵引,突出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法学、经济学等核心学科的引领作用,并通过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一、专业设置概况
学科门类覆盖
- 理学门类:开设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等17个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为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
- 工学门类: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等14个专业,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与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 人文社科门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传统强项,并拓展数字人文、全球治理等交叉方向。
新增与调整专业
新增专业 所属学院 学科属性 培养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院/医学部 医工交叉 高端医疗设备研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前沿工科 金融科技与智慧城市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文博学院 文理交叉 科技考古与数字化修复 暂停招生专业:图书馆学、编辑出版学(转向数字出版方向融合)。
二、重点专业深度解析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全球ESI前1‰学科)、统计学(强基计划核心专业)。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QS全球第10)、人工智能(校企联合华为、百度实验室)。
- 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基础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
特色优势专业对比
专业名称 学科评级 国家级平台 国际竞争力(QS排名) 法学 A+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全球前20 经济学 A+ 国家发展研究院 全球前30 化学 A+ 分子工程国家实验室 全球前10 交叉学科突破
- 环境科学与工程:依托碳中和研究院,整合生态学、环境工程、政策管理,开展气候变化应对研究。
- 整合生命科学:融合生物学、医学、信息学,重点布局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医疗。
三、专业发展趋势
- 前沿科技领域:强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增脑机接口微专业。
- 人文社科创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专业(如考古学),建设数字人文实验室。
- 国际化培养项目: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统计(中美双学位),国际化课程占比达40%。
北京大学2025年的专业布局通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强基计划筑牢学科基石,以医工交叉、文理渗透推动专业革新,既巩固了数学、中文等传统学科的国际领导力,又以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方向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