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招生总计划增加400人,在京拟招2802人,占招生总量的74%以上;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人工智能(实验班)2个特色专业。
2025年北京工业大学开设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包含数学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等60余个本科专业;重点专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涵盖国家特色专业、ESI全球前1%学科对应专业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设置与新增亮点
学科覆盖与专业布局
学校专业设置以工为主,兼顾多学科融合,具体包括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建造)、计算机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60余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法学类、机械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等多领域。新增特色实验班
2025年新增2个实验班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验班)(聚焦智能芯片、新能源管理,侧重半导体器件实践)、人工智能(实验班)(瞄准智慧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依托国家级学科资源),强化产学研结合与高端人才培养。专业组优化
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在京分为7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组,如“03信息领航组”(含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经济管理组(含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专业)等,提升考生填报精准度。
二、重点专业与学科优势
国家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安全、建筑学等国家特色专业,其中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SI全球前1%学科对应专业
工程科学(全球前1‰)、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对应的本科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术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突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2021年获批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社会学等,覆盖工、理、管、文等多学科。
重点专业类型 | 代表性专业 | 核心方向/优势 |
---|---|---|
国家特色专业 | 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产学研结合紧密 |
ESI全球前1%学科专业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学术影响力全球领先,支撑国家战略需求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 | 人才培养质量高,连续3年本科生深造比例超50%(2024年达64.84%) |
2025年北京工业大学专业设置全面覆盖多学科领域,新增实验班与专业组优化提升人才培养适配性;重点专业依托国家特色、ESI优势学科及一流本科建设点,强化高端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能力,为考生提供多元发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