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2025年开设本科专业8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8个,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前沿方向。
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围绕材料、冶金、信息科技等优势领域构建多层次学科体系,形成了以双一流学科为核心、国家级重点专业为支撑、新兴交叉学科为拓展的办学格局。
一、学科建设与全球影响力
双一流学科集群
-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冶金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前3名。
- 全球ESI前1%学科涵盖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8个领域,凸显科研综合实力。
学科名称 评级/排名 全球影响力 冶金工程 A+(全国第2) 世界顶尖研究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A+(全国第9) ESI全球前0.5% 安全工程 6★(全国第2) 国家级特色专业 交叉学科与国际化布局
- 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双碳”目标,培养能源与环境领域复合型人才。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等专业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产业需求,强化数据分析与智能系统开发能力。
二、国家级与省级重点专业
国家特色与重点学科
- 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延续传统工科优势。
- 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环境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覆盖智能制造与绿色技术领域。
专业类别 代表性专业 特色方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装备、大数据分析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金融工程、机器人工程 智能金融、工业自动化 新兴学科与实践平台
- 纳米材料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材料创新与能源转型。
- 机器人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对接高端制造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北京科技大学以材料冶金为根基,信息科技为引擎,构建了覆盖理、工、管、文的复合型专业体系,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产学研协同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实践机会,持续输出面向未来的行业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