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是许多考生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关于2026年公务员考试报名和考试时间的详细信息,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时间。
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安排
- 2026年国考报名时间:2025年10月中旬(大四上学期)。
- 2026年省考报名时间:2026年2-4月(各省不同,集中在3月,大四下学期)。
报名流程
- 网上报名: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登录人力资源社会部网站或公务员局网站,提交报考申请。报名时需选择报考职位,并提交个人信息和材料。
- 资格审查:各用人单位审查考生报名登记表和有关证件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
- 报名确认: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需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及缴费。未按期确认和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 打印准考证:报名确认后,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试时间
笔试时间安排
- 2026年国考笔试时间:2025年11月底或12月初。
- 2026年省考笔试时间:2026年3-4月(各省不同,如联考省份通常在4月笔试)。
考试科目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部分,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 申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主要考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对策以及撰写文章的能力。
- 专业科目:部分岗位需加试专业科目,如金融监管、公安等。
其他相关信息
注意事项
- 考生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避免因错过时间而失去考试资格。
- 在考试当天,考生需提前到达考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及准考证,以便顺利入场。
-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部分的答题质量。
- 考生还应关注国家公务员局的官方网站,及时获取最新的考试信息和动态,以便调整备考策略。
2026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中旬,笔试时间预计在2025年11月底或12月初。考生需密切关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考试。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岗位还需加试专业科目。考生应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顺利参加考试。
2026年公务员招聘有哪些新趋势?
2026年公务员招聘的新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招录规模与政策倾斜
- 稳中有增的招录规模: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预计将继续扩招,2025年招录人数达到3.97万,较2024年小幅增长,未来应届生岗位占比或维持在60%以上。
- 应届生政策持续倾斜:国考对应届生的岗位占比将继续增加,专业要求进一步放宽至大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
考试内容与要求
- 考试内容的深度调整:行测新增“政治理论”板块,申论答题规范更严格,凸显对政治综合能力的重视。
- 分级分类考试更趋精细化:行政执法类岗位占比超70%,考试内容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基层导向与定向招录
- 强化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定向岗位:定向岗位增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国家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趋势显著。
- 基层岗位扩招:乡村振兴、西部基层岗位增加,部分岗位仅限应届生,学历要求放宽至本科或大专。
竞争与备考策略
- 竞争白热化: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热门岗位竞争比达149:1,进面分数逐年攀升。
- 备考策略需精准:考生需结合历年分数趋势选岗,并借助专业辅导提升应试能力。
技术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 智能化办公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深入政务服务领域,部分传统岗位可能被自动化工具替代,同时催生新技术岗位。
- 数字化技能要求提升:公务员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如数据分析、数字安全等。
专业化与复合型人才需求
- 细分领域强化:环保、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数据安全等新兴领域岗位增加,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 跨界能力要求:公务员需兼具政策理解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跨部门协作经验,例如“科技+政策”“法律+经济”复合背景更受青睐。
灵活用人机制探索
- 编制改革:部分岗位可能采用聘任制、项目制等灵活用工方式,打破“铁饭碗”传统模式。
- 人才流动开放:政府与企业、智库间“旋转门”机制可能试点,吸引专业人才短期任职。
监督与透明度升级
- 廉政与效能压力:反腐败技术应用和公众监督强化,倒逼公务员提升合规意识与工作效率。
- 政务公开常态化:舆情应对、信息公开相关岗位需求增加。
区域与层级分化
- 基层需求量大: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公务员及“三支一扶”等基层岗位持续扩招。
- 发达地区专业化:一线城市及发达地区更倾向高学历、国际化背景人才,竞争加剧。
国际视野与全球治理参与
- 涉外岗位扩展: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加深,国际组织协调、跨国政策研究等岗位需求可能增长。
- 外语与跨文化能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公务员需具备外语能力和全球议题敏感度。
职业发展体系变革
- 终身学习制度化:定期培训、技能认证可能成为晋升必要条件。
- 绩效评估科学化:KPI考核更侧重结果导向,打破资历优先的传统晋升模式。
如何高效备考2026年公务员考试?
高效备考2026年公务员考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与制定计划
-
确定报考职位和目标:
- 了解国考、省考、选调生等不同类型考试的区别和特点。
- 根据自己的专业、学历、政治面貌等条件,筛选出适合的岗位。
- 关注各岗位的招录人数、进面分数线和竞争比,评估竞争程度。
-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 将备考时间分为基础学习、强化训练和冲刺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 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确保计划的执行和落实。
二、基础学习阶段
-
系统学习各科知识点:
- 行测部分:重点学习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大模块。
- 申论部分:学习基本的写作框架,掌握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和撰写文章的技巧。
-
选择合适的备考资料:
- 行测教材推荐《行测的思维》,网课可以选择粉笔980方法精讲、花生十三的判断和数资强化课等。
- 申论教材推荐《申论的规矩》,网课可以选择小马哥的基础课和站长的强化课。
三、强化训练阶段
-
大量做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重点练习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 分析错题,总结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
分模块突破,提升薄弱环节:
- 针对行测中的高分值模块(如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进行重点攻克。
- 申论部分要注重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冲刺阶段
-
进行模拟考试,调整心态:
- 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全真模拟,熟悉考试流程和环境。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优化时间管理和做题顺序:
- 合理安排各模块的答题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 通过多次模拟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五、关注时事,积累素材
- 关注时政热点,拓宽视野:
- 通过阅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关注政府官方网站等方式获取时事信息。
- 积累时政热点和素材,为申论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
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
-
保持积极的心态,全力以赴:
- 公务员考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 调整心态,避免分心,保持专注和毅力。
-
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
-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适时进行休息和调整。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身心健康。
2026年公务员面试的流程和技巧有哪些?
2026年公务员面试的流程和技巧如下:
面试流程
-
面试报到抽签:
- 考生需提前10-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核对身份证和面试通知书等相关证件。
- 抽签确定分组和进场顺序,有的地区是先抽分组签,再抽顺序签,有的地区是一次抽取确定分组和顺序。
-
候考:
- 进入候考区等待考试,考试未结束不许随便离开,有考场工作人员监督。
- 上卫生间需要工作人员陪同,防止泄题。
-
进入考场:
- 按照顺序,轮到某考生入场时,引导员将到候考室宣布:“请xxx号考生入场”。
- 考生随同引导人员到达考场门口后自行进入考场,引导员不许直接叫考生名字。
- 进入考场后,直接走到考生席,站定后向考官问好,得到“请坐”的指令后,考生可以落座。
- 落座后,考生一般需要报自己的考试顺序号,等考官宣布导入语后,考试开始。
- 要特别注意,考生不能自报姓名,如在考场内自报姓名,考生会被当场取消面试资格。
-
答题:
- 面试中一般有题本和考官读题两种形式。
- 考生需集中精力听清题目,并用笔记录好关键词。若没有听清楚,可以要求考官重复一遍。
- 注意:考官一般不会说“开始答题”之类的话语,而会问“准备好了吗”,考生回复后,自行开始思考答题。
-
退场:
- 考生回答完所有题目后,主考官一般要问考生是否还有其他补充,考生此时一般回答无补充。
- 主考官宣布考生退场,考生到候分室等候分数。
-
公布成绩:
- 记分员收集各考官对该名考生的评分表,核算分数。核算完毕,交给监督员审核,监督员和主考官签字后交给工作人员到候分室对考生当场宣布,也有的在候分室张贴。
- 有个别地区是考生当场等待分数公布后再离开考场,这种情况适用于招考人数比较少的情况,大部分地区实行候分室制度。
-
面试结束:
- 考生得到分数后一般被要求尽快离开候分室,不得逗留和随意走动。
- 考生回家等待,网站将公布入围和体检名单。
面试技巧
-
面试前的准备:
- 了解岗位和单位:深入了解所报考的岗位和单位,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单位文化等。
- 着装得体:穿着整洁、得体,符合公务员的职业形象。
- 心态调整: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所报考的岗位。
-
面试中的表现:
- 自然表达:保持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面带微笑,展现出自己的真诚和自信。
- 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可以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来组织语言。
- 凸显个性: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之处,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 善举事例: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举出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使回答更加生动、具体。
- 注意时间控制: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回答全面、深入,避免超时或回答过于简略。
-
面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 及时总结:面试结束后,及时总结自己的表现,回顾面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反思提升:针对面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提升,不断改进自己的面试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