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在中医领域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中医专业教育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以下是中医思政实践的心得体会:
1. 中医思政实践的意义
中医思政实践的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通过挖掘中医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实践不仅是中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
2. 实践案例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通过将***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医观”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
- 学院为教师和学生发放了《***方略 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读懂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医观”》一书,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蓝本。
- 教师通过研读该书,将中医理念、术语及妙语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医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理政智慧。
- 教学内容强调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优势,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成都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案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通过绪论部分的讲解,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 通过梳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人民智慧与追求。
- 强调中医学在健康服务和文化推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 结合历史与当代医学的对比,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实践》
该课程以传承中医名家思想为核心,融入思政教育理念:
- 通过讲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 强调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帮助学生树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价值观。
3. 实践中的体会与反思
(1)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中医思政实践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价值观引导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的全过程。例如,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通过结合抗疫期间的案例,不仅传授了诊断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挖掘中医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3)学生视角的转变
思政实践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例如,在学习中医养生学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健康理念,还认识到中医药在服务社会和推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思政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教育的内容,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
- 跨学科融合:将中医思政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的育人体系。
- 线上教学创新:利用数字化工具,将思政元素融入在线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 国际化视野:在中医思政中融入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通过这些努力,中医思政实践将继续在中医药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