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的频率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有所不同,但综合相关规范和**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常规内审频率
- 最低要求
根据《GB/T 19011-2013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等国际标准,内部审核的 最低频率为每年一次 。这一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 常规频率建议
多数组织选择 每半年一次 作为常规内审频率,以更频繁地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提升管理效率。例如,某企业规定每18个月完成一次完整内审周期。
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
在以下情形需增加内审频次:
-
质量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如组织结构、流程调整等)
-
顾客或环境相关方提出重大投诉
-
外部审核(如第二、第三方认证)前
-
发生严重质量事故或重大不符合项
三、管理评审与内审的衔接
- 时间间隔
内审完成后需进行管理评审,评审时间通常 不超过一年 ,且评审前应预留至少一周的准备时间。管理评审结果需用于改进内审计划和体系运行。
- 特殊情况调整
若管理评审间隔超过一年,需评估体系风险后调整内审频率,但两次评审间隔不得超过 12个月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审核范围 :常规内审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特殊情况下可针对特定领域专项审核。
-
审核方式 :可采用文件审查、现场检查、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确保审核全面性。
综上,内部审核的频率以 每年至少一次 为底线,结合组织风险等级和实际需求调整,同时需与管理评审形成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