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当前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及防范建议,结合最新案例进行整理:
一、冒充领导诈骗
-
伪装身份 :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冒充公司领导、老师等身份,以工作事务为名要求转账,如垫资、代付、紧急借款等。
-
建立信任 :初期以关心下属/家人的口吻建立情感联系,待受害者放松警惕后实施诈骗。
-
典型场景 :收到“老板”电话要求转账至指定账户,或通过QQ/Q微信诱导提供银行账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
-
伪装权威 :谎称受害人涉及犯罪活动(如发布敏感信息、欠税等),要求配合调查或缴纳罚款。
-
技术手段 :部分诈骗分子会伪装成公安机关电话,利用技术手段获取受害者信任。
-
防范建议 :接到此类电话时,勿轻信“内部调查”等说辞,直接联系当地公安机关核实。
三、投资理财诈骗
-
虚假项目 :推荐高收益投资平台(如虚拟货币、私彩、理财APP),初期以小额返利吸引受害者。
-
逐步诱导 :通过展示虚假收益、设置“低门槛”任务,诱导受害者加大投入。
-
提现陷阱 :当受害者要求提现时,以账户冻结、操作异常等理由阻止,并要求继续投入。
四、社交工程诈骗
-
建立情感联系 :通过婚恋平台、社交软件伪装高富帅/白富美形象,建立信任后推荐虚假项目或要求转账。
-
制造紧急情况 :编造投资失败、家人重病等紧急情况,迫使受害者立即汇款。
-
防骗提示 :社交平台需谨慎添加陌生好友,对“高收益”保持警惕。
五、其他常见套路
-
刷单诈骗 :以刷单提信誉为名,要求先支付小额佣金,后以任务未完成为由索要更多费用。
-
兼职诈骗 :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轻松高薪”为诱饵,实际是诈骗。
-
电话/短信诱导下载APP :通过虚假广告或紧急任务,诱导下载恶意APP,窃取个人信息或安装病毒。
六、96110防骗提示
-
警惕来电/短信 :接到96110来电时,勿轻信防骗宣传,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
核实身份 :对自称公检法、领导等身份的人员,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后再做决策。
-
保护隐私 :不随意向他人泄露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
若遇疑似诈骗,应立即停止转账操作,通过96110、银行或公安机关核实情况,并向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