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的有效期根据地区政策有所不同,但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一般规定
- 基础认证周期
多数地区实行 12个月认证周期 ,即待遇领取人需每12个月内完成至少一次认证。
- 部分地区调整至6个月
自2025年4月1日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拉特前旗等地将认证周期缩短至 6个月 ,要求每6个月内完成认证。
二、特殊情况说明
- 长期无活动人员
若长期无公共场所活动轨迹,需每年至少主动认证一次。
- 多待遇类型差异
-
基础养老保险:12个月认证周期
-
工伤保险供养亲属抚恤金:18岁以上每月认证1次,18岁以下调整为每6个月认证1次。
- 认证方式
支持通过“吉林省社会保险”微信小程序、中国领事APP等渠道自助认证。无法自助的群体可申请上门认证。
三、认证失效后果
-
未在有效期内完成认证的,次月将暂停发放社保待遇,需完成认证次月恢复发放并补发。
-
若连续超过12个月未认证,部分地区会主动联系核实,长期未认证者将暂停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四、注意事项
-
认证时间可个性化设置(如生日、纪念日),每年早于设置时间认证即可。
-
办理认证时需正确填写手机号码,多待遇类型需分别认证。
-
若涉及冒领、欺诈骗保等行为,将依法追责。
建议待遇领取人定期检查认证状态,避免因疏忽影响待遇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