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退休新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5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原法定退休年龄 60 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逐步延迟至 63 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5 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逐步延迟至 58 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 50 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 2 个月延迟 1 个月,逐步延迟至 55 周岁。
-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 60 周岁及女职工 55 周岁、50 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也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不过,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 调整最低缴费年限:2025 年至 2029 年为缓冲期,此期间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仍为 15 年。从 2030 年 1 月 1 日起,用 10 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 15 年逐步提高至 20 年,每年提高 6 个月。
- 推进全国统筹升级:近年来我国一直推进养老基金统筹管理工作,由国家统一管理基金账户,以均衡各省之间的养老基金负担,发挥基金账户的规模效应。全国统筹升级后,养老金待遇会更加公平,能更加科学地与物价和经济水平、工资水平相关联,保证养老金统一按时发放,同时,参保人员还可通过电子社保卡一键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缴费记录。
- 养老金调整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2025 年养老金调整迎来新变化,按照人社部的定调,今年养老金调整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在过去,养老金调整更多强调提高挂钩调整的比重,强化激励机制,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而这一次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意味着养老金调整的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中低收入群体会得到更多的调整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