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六级考试的报名条件因地区和考级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各地舞蹈考级机构提供的信息,整理的舞蹈六级考试报名条件。
舞蹈六级考试的基本条件
年龄要求
- 中国舞蹈家协会:一级4岁以上,二级4岁以上,三级5岁以上,四级6岁以上,五级7岁以上,六级8岁以上,七级9岁以上,八级10岁以上,九级11岁以上,十级12岁以上。
- 北京舞蹈学院:一级4-5岁,二级5-6岁,三级6-7岁,四级7-9岁,五级8-10岁,六级9-11岁,七级10-12岁,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
学历要求
- 中国舞蹈家协会:不限学历,16周岁以上。
- 北京舞蹈学院:不限学历,18周岁以上。
其他要求
-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生必须持有前一级别证书才能报考下一级别,每次只能报考一个级别,不能连报。
- 北京舞蹈学院:考生需持有前一级别证书才能报考下一级别,每次只能报考一个级别,不能连报。
舞蹈六级考试的其他要求
报名材料
- 中国舞蹈家协会:需提供两寸蓝色底照片两张,报考四级以上级别须提供前一级别证书复印件。
- 北京舞蹈学院:需提供两寸蓝色底照片两张,报考四级以上级别须提供前一级别证书复印件。
考试内容
- 中国舞蹈家协会:每组考生自选三个所考级别教材的组合,再由考官随机抽考两个或以上的组合,每组考生共完成不少于五个组合的考试内容。
- 北京舞蹈学院:每组考生自选三个所考级别教材的组合,再由考官随机抽考两个或以上的组合,每组考生共完成不少于五个组合的考试内容。
舞蹈六级考试的报名流程
选择考级机构
- 中国舞蹈家协会:通过当地舞蹈学校或艺术培训机构进行报名,或在中国舞蹈家协会官方网站完成报名手续。
- 北京舞蹈学院:通过当地舞蹈学校或艺术培训机构进行报名,或在北京舞蹈学院官方网站完成报名手续。
填写报名表
考生需认真填写报名表各栏目内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码等应准确无误,最终报名表以电子档为准。
缴纳报名费
根据所选考试机构的要求缴纳相应的报名费用,费用会根据不同机构和级别而有所变化。
参加考试
按照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试内容通常包括舞蹈技巧、舞蹈表演、音乐理论等方面的考核。
等待结果
考试结束后,考试机构将根据考试情况进行评定,并颁发相应等级的舞蹈证书。
舞蹈六级考试的报名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学历和其他具体要求。考生需根据所选考级机构的规定,准备相应的报名材料,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舞蹈技巧、演绎能力、创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等方面。考生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符合所有报考条件,以便顺利通过考试。
舞蹈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舞蹈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试内容
-
基本功训练:
- 身体柔韧性:如《长相思》强调腿部的柔韧性。
- 舞姿练习:如《村居》古典舞舞姿。
- 步伐练习:如《小骑手》。
- 芭蕾手位练习:如《八只小鹅》。
- 民族民间舞:如《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侗乡小歌台》(侗族)、《小花帽》(维族)。
-
舞蹈技巧展示:
- 包括舞姿、舞步、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协调性等。
-
舞蹈表演:
- 考生需要表演自选的舞蹈片段,时长通常在3分钟以内。
- 舞种可以是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等。
-
即兴创作:
- 根据现场随机抽取的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时长一般为1分钟。
-
理论知识:
- 考察舞者对舞蹈史、舞蹈理论、舞蹈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试形式
-
身体条件测试:
- 形象、身高、脚背、上下身比例目测。
-
软度测试:
- 前旁后腿、肩、腰、胯的柔韧性测试。
-
弹跳力测试:
- 可加试跳转翻技巧。
-
动作模仿:
- 考生随老师现场学习一段舞蹈动作,重复3遍后独立表演出来。
-
自选舞蹈或形体动作片段:
- 自备音乐,时长3分钟以内,必须用U盘存储。
-
着装要求:
- 女生盘头,不戴头饰,不化妆,穿吊带体操服,可穿连裤袜。
- 男生穿黑色紧身练功裤,白色短袖。跳自选舞蹈片段时可换剧目服装。
评分标准
- 辅助训练组合:规范性(15分)、技术性(15分)、表现力(10分)。
- 剧目:完整性(20分)、规范性(15分)、技术性(10分)、艺术性(15分)。
舞蹈六级考试需要多长时间
舞蹈六级考试的时间长度因具体考级机构和考试内容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根据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规定,1-6级每组考生的考试时长约为10-15分钟/组。因此,舞蹈六级考试通常需要10到15分钟。
-
八音舞蹈考级:根据八音舞蹈的通知,六级考试的时间安排为13:00到考场,预计14:40结束。因此,实际考试时间约为1小时40分钟,但这包括了考生到考场、准备和等待的时间。
舞蹈六级考试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舞蹈六级考试的评分标准主要分为辅助训练组合和剧目两部分,每部分的分值和评判要求如下:
评分标准分值设定及计算方式
- 总分:100分
- 辅助训练组合:40分
- 剧目:60分
辅助训练组合评分占比标准
- 规范性:15分(检验手位、脚位和静止舞姿的形态,以及完成的方法、路线的准确度)
- 技术性:15分(检验旋转动作的难度和质量,以及连接处理和动作连续完成的完整性)
- 表现力:10分(检验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协调性,以及身体方位的准确度)
剧目评分占比标准
- 完整性:20分(检验剧目从出场至结束的整体完成程度)
- 规范性:15分(检验手位、脚位和静止舞姿的形态,以及完成的方法、路线的准确度)
- 技术性:10分(检验旋转动作的难度和质量、连接处理和动作连续完成的完整性、技术的实现方式及其完成质量,以及结束舞姿的稳定与完美)
- 艺术性:15分(全面检验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协调性、身体方位的准确度,包括过渡动作的配合程度及运用质感,以及学员对剧目的风格把握程度、舞台调度的合理性、服饰与角色人物的吻合程度)
评判要求
- 辅助训练组合:
- 规范性:手位、脚位和静止舞姿的形态,以及完成的方法、路线的准确度。
- 技术性:旋转动作的难度和质量,以及连接处理和动作连续完成的完整性。
- 表现力: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协调性,以及身体方位的准确度。
- 剧目:
- 完整性:剧目从出场至结束的整体完成程度。
- 规范性:手位、脚位和静止舞姿的形态,以及完成的方法、路线的准确度。
- 技术性:旋转动作的难度和质量、连接处理和动作连续完成的完整性、技术的实现方式及其完成质量,以及结束舞姿的稳定与完美。
- 艺术性: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和协调性、身体方位的准确度,包括过渡动作的配合程度及运用质感,以及学员对剧目的风格把握程度、舞台调度的合理性、服饰与角色人物的吻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