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教育援疆工作汇报材料框架及核心内容,结合最新政策与实践案例编制,供参考:
教育援疆工作汇报材料
(2024-2025年度)
一、总体情况
-
工作背景
- 教育援疆是“文化润疆”“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程,东营、河北、湖北等援疆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硬件+软件”双轮驱动,推动受援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 2024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18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20余个,覆盖学前至职业教育全学段。
-
主要成效
- 办学条件改善:新建/改造校舍4.8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960个,建成劳动教育基地、智慧校园等设施。
- 教学质量提升:受援地高考本科上线率普遍提升5-10个百分点,如库尔勒二中本科率达94.17%,昌吉州600分以上人数增长55%。
- 教师队伍成长:培养“带不走”的本土教师队伍,师徒结对超5000对,开展教研活动1.2万场次,教师获奖率提升30%。
二、重点举措
-
硬件建设提质
- 基础设施升级:东营援建疏勒县第二幼儿园、四小等8所学校,河北投入18.45亿元支持23所幼儿园及职业院校建设。
- 产教融合深化:日照援疆中职团队与当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动“校企共育”模式,学生技能大赛获地区一等奖。
-
软件提升创新
- 组团式帮扶:湖北实施“名校办分校”模式,8所分校覆盖学前至大学,2024年本科上线率实现“双提升”。
- 教研共同体建设:福建成立11个州级名师工作室,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县市级名师70人。
-
文化润疆实践
- 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手拉手”交流活动88场次,组织14万余名学生结对交友,举办青少年研学活动促进文化交融。
- 课程思政创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开展“传递爱心 助力成长”结对帮扶活动。
三、典型案例
-
东营援疆“全托管”模式
- 疏勒县第二幼儿园创新“自主游戏+国学”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获评山东援疆示范校。
-
河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华山二中建成1.8万平方米劳动基地,涵盖种植、养殖等功能区,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
福建“五个一百”工程
- 选派342名教师赴闽培训,邀请111名福建专家来疆讲学,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
四、存在问题与下一步计划
-
问题分析
- 部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仍不均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 本土教师“造血”能力需持续强化,需更多长效化培训机制。
-
未来方向
- 深化组团帮扶:推广“名校+分校”“师徒结对”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强化产教融合: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数字化教育赋能:建设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结语
教育援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我们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新疆贡献教育力量!
注:数据及案例可结合具体援疆省市最新通报调整,突出地方特色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