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在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新能源和生态治理方面。以下是山西能源工业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
1. 新能源基地建设
山西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在采煤沉陷区、盐碱地和沙地等“三类土地”集中的区域。根据《山西省2025年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总体方案》,山西计划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临汾市等区域建设3-5个省级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
2. 重点项目
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是一个重要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50亿元,规划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600万千瓦,并配置新型储能容量约340万千瓦时,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3. 生态治理与能源转型
山西在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的也注重生态治理和修复。例如,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左云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立体开发模式,将光伏阵列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同步推进
4. 政策支持与规划
山西省政府和能源局高度重视新能源基地建设,将其作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政府通过政策指导和要素保障,优先选择具备大型风光基地开发经验、资金充裕、投资意愿强、诚信履约情况好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并鼓励各市能源局按照新能源“标准地”的方式指导企业开展前期工作。
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山西在能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潞安化机集团的“晋华炉3.0”技术,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实现了煤气化产业的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对合成气热量回收技术的垄断
6. 跨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
山西在能源基地建设中注重跨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例如,规划中的“忻州—保定—雄安—北京”输电走廊,不仅可以满足京津冀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
山西在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方面,通过新能源基地建设、生态治理、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正在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生态治理修复的目标。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