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围绕“双碳”目标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以下是现状及思路的总结:
一、能源转型现状
-
传统能源清洁化升级
山西持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44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90%。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完成现役机组“三改联动”6531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50%,供电煤耗较2020年下降12克/千瓦时。 -
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风电、光伏并网容量稳居全国前列,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绿电外送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大同、长治等市通过光伏领跑基地、储能电站等项目,构建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吕梁、朔州等地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制氢能力达13万吨,氢能重卡投入运营。 -
能源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在电力现货市场、煤层气开发等领域形成57项典型案例。电力现货市场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省份,煤层气年产量超105亿立方米,占全国地面抽采量的84.8%。
二、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
-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三改联动”(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发展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业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目标突破50%。
- 多能互补: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如襄垣“源网荷储”示范工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
深化能源科技创新
- 聚焦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勘探等技术攻关,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计划到2026年建成3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
- 发展氢能、甲醇等替代能源,推进“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建设“山西氢谷”。
-
强化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
- 深化央地合作,吸引华电、国调基金等央企投资超400亿元,布局风电光伏、氢能等重大项目。
- 依托“一带一路”拓展能源外送,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保持全国首位。
-
优化能源营商环境
-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省级电力市场标准,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 强化安全监管,实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确保电力、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安全。
总结
山西通过“传统能源升级+新能源壮大”双轮驱动,正从“煤老大”向“绿能先锋”转型。未来,其发展思路将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开放协同,力争成为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