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情况(截至2025年4月)
一、传统能源提质增效
-
煤炭产业升级
- 忻州市2024年原煤产量达1.05亿吨,连续四年稳定在亿吨以上,先进产能占比96.43%,计划“十四五”末全市煤炭先进产能达100%。
- 全省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80%以上煤矿实现先进产能,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智能化建设,目标2027年基本实现煤矿智能化。
-
煤电清洁高效
- 强化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提升机组顶峰发电能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二、新能源与绿电体系构建
-
新能源装机规模
- 2024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达6189万千瓦,占比突破50%,绿电外送交易电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利用率连续7年超97%。
- 忻州市绿色能源装机1265.6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61.57%,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
-
风光储一体化布局
- 规划建设3-5个省级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聚焦采煤沉陷区、盐碱地等区域,推动风光火核储协同发展。
- 试点新型储能技术,促进储能与电力系统融合,提升能源供应灵活性和稳定性。
三、绿色能源产业创新
-
氢能与新材料
- 华阳集团构建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推动无轨胶轮车、重卡换电等绿电产品应用,打造“零碳园区”。
- 晋中市推广甲醇重卡和氢燃料重卡,PM2.5排放减少80%以上,形成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
-
煤层气与煤化工
- 晋城市加速煤层气开发,上半年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68.2亿立方米,拓展京津冀外输渠道。
- 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推动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延伸煤炭产业链。
四、政策与战略支撑
- 落实“能源革命排头兵”战略,推进“五大基地”(煤炭绿色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电力外送、现代煤化工、煤基科技转化)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创新绿电供给机制,扩大绿电应用场景,提升绿电就地转化比例,打造千万千瓦级高效综合能源基地。
山西通过传统能源升级、新能源扩容、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正加速从单一煤炭基地向多元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综合能源基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