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基地建设背景与规划
-
战略定位
山西是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依托煤炭、煤层气等资源优势,构建“五大基地”(煤炭绿色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电力外送、现代煤化工、煤基科技转化)。2025年规划进一步聚焦“三类土地”(采煤沉陷区、盐碱地、沙地)治理与新能源融合,打造国家级风光示范基地。 -
地理与资源优势
- 煤炭储量丰富,集中分布于大同、阳泉、晋城等地,煤层气资源居全国前列。
- 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形成“北煤南运、西电东送”格局,电力外送覆盖华北、华东等地。
二、煤炭基地建设
-
三大国家级基地
- 晋北基地:巩固动力煤优势,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与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 晋中基地:发展“煤—焦—气—化”一体化,解决探矿权转采矿权问题,强化智能开采与瓦斯利用。
- 晋东基地:保护性开发无烟煤,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提升清洁利用水平。
-
智能化与绿色化
- 截至2024年6月,建成128座智能化煤矿、3200处无人值守硐室,煤矿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
- 推广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减少生态破坏(如潞安化工案例)。
三、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 煤层气开发:重点布局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规划产能200-250亿立方米,打造装备制造与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 技术创新:潞安集团实现地面瓦斯抽采技术突破,年减排瓦斯超80万吨。
四、电力外送基地
- 外送规模:2024年外送电量达746.6亿千瓦时,覆盖全国23个省市,特高压通道形成“三交一直”格局。
- 新能源外送: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47.2%,外送电量同比增长14.95%。
五、现代煤化工与科技创新
-
煤化工升级
- 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型,潞安化工开发煤基合成油、特种蜡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 建设十大重点产业链,如煤制油、煤制烯烃等。
-
科技转化
- 太原锅炉集团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全球领先,晋华炉技术市占率70%。
- 建设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智能化技术应用。
六、新能源与生态治理融合
-
风光基地建设
- 晋北基地:规划5GW光伏项目(云冈170万千瓦、左云160万千瓦等),年送电超93亿千瓦时,同步治理采煤沉陷区。
- 其他示范项目:朔州盐碱地“光伏+农业改良”、忻州沙地“风电+防风固沙”等,实现生态修复与能源开发双赢。
-
储能与氢能
- 临汾矿区试点“风光氢储”一体化,利用矿井空间建设压缩空气储能。
- 大同、朔州等地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七、政策与未来方向
- 目标: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8%-25%,新能源装机占比55%,建成黄河流域新能源基地。
- 重点任务:推进“三改联动”(煤电节能降碳)、培育储能产业链、深化电力现货交易改革。
以上内容综合自山西省政府文件及能源发展规划,体现了山西从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转型的路径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