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简称“等级测评”)是指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的安全保护能力评估活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科学、公正的检测评估,确保信息系统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保护要求。
一、基本定义与作用
-
合规性要求
等级测评是《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履行。
-
风险防控
通过系统检测评估,发现安全漏洞和风险隐患,提供改进建议,提升整体安全性。
-
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帮助组织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二、核心流程与内容
-
定级备案
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受破坏后的危害性等因素,确定保护等级(共五级),并完成备案。
-
技术配置检查
验证防火墙策略、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
管理流程审核
检查应急预案、日志保存期限、安全培训等管理流程是否合规。
-
综合评估与报告
通过标准符合性评判和风险评估,形成书面报告,明确整改建议。
三、关键意义
-
法律合规保障 :避免因安全问题引发法律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
-
安全建设“硬杠杠” :相当于信息系统的“国家标准图纸”,通过第三方机构验证合规性。
-
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定期测评,形成安全运维的闭环管理。
四、适用范围
涵盖政务、金融、能源、医疗等关键领域信息系统,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
通过等级测评,组织不仅能够满足法规要求,还能有效提升信息资产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