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5年辅导员感到疲惫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核心原因包括高压工作环境、情感透支、晋升瓶颈及重复性事务。长期处于学生管理一线,面临心理疏导、突发事件处理、行政考核等多重压力,容易引发身心俱疲。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应对建议:
-
高压工作性质
辅导员需24小时待机处理学生问题,从宿舍矛盾到心理危机干预,精神长期紧绷。节假日值班、深夜突发事件等不规则作息会加速体力消耗,导致慢性疲劳。 -
情感透支严重
持续为学生提供情绪支持会消耗自身情感资源,尤其面对抑郁、休学等复杂案例时,易产生"共情疲劳"。部分辅导员因过度投入而出现焦虑、失眠等躯体化反应。 -
职业发展迷茫
行政与教学双重考核标准下,职称评定竞争激烈。5年资历可能面临转岗教师或继续晋升的选择困境,缺乏明确路径易滋生无力感。 -
事务性工作重复
填表、查寝、班会等流程化事务占比过高,创造性工作机会少。机械性重复会削弱成就感,形成"工作量大却无成长"的负面循环。
建议通过三个维度缓解倦怠:短期可尝试轮岗交流刷新工作体验,中期参加心理咨询师等资质培训拓宽职业边界,长期规划转教学岗或行政管理路线。定期进行正念练习与运动也有助于重建心理能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