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汇总整理:
-
职业理念
- 教育观
- 素质教育的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教师的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 学生观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与差异,教师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有巨大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征和主要矛盾,教学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发展不是匀速前进,教师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某方面受损或缺失可在另一方面超常发挥,教师要长善救失;个体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程度和速度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
- 教师观
- 现代新型/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践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 教师行为: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对待自我要反思;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
- 教育观
-
法律法规
- 宪法中关于教育的内容:规定了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对公民提升文化科学水平的要求等。
- 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规定了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基本原则等。
- 教师法: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如教育教学、获取报酬、参与管理等权利,以及履行义务教育、遵守职业道德等义务。
- 教师资格条例(略):对教师资格的分类、学历要求、资格考试等方面作出规定。
- 教师招聘制度(略):涉及教师招聘的条件、程序等相关内容。
- 教师惩戒制度(略):规定了对教师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
-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包括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等。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预防犯罪措施。
-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了在学校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原则、责任划分等。
-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目标等进行规划。
-
文化素养
- 历史
- 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朝代的更替、政治制度(如分封制、科举制等)、经济发展(如小农经济、手工业发展等)、思想文化(如儒家、道家思想等)。
- 中国近现代史:掌握**战争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 世界古代史:知晓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
- 世界近代史:熟悉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工业革命等。
- 世界现代史: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作品及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及文学流派。
- 外国文学: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如巴尔扎克作品)等。
- 传统文化
- 艺术: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绘画(国画的特点、分类等)、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
- 科技: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及其影响。
- 科学: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等)。
- 常识: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
- 历史
-
信息处理
-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等)、格式设置(字体、段落格式等)、页面布局(页眉页脚、纸张方向等)、查找替换功能等。
- Excel: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求和、平均值等常用函数)、图表的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
- PPT: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幻灯片的版式设计、主题应用、切换效果和动画效果的设置等。
-
逻辑思维
-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的定义、属性和适用范围。
- 判断的种类:肯定判断、否定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等。
- 推理的形式: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得出结论)。
-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涵盖了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文化素养、信息处理和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复习这些内容,并注重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