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教育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
4. 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
(1)查找文献资料。 (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5. 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6.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7. 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8.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9. 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11. 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12.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这些简答题涵盖了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