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自己退休后有退休金,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找到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正规用人单位,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规定,单位一般缴纳比例为 16% 左右,个人缴纳比例为 8%。这种方式下,只要累计缴费满 15 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员,如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一般为 20%,其中 8% 计入个人账户,12% 计入统筹账户。同样需要累计缴费满 15 年及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领取养老金。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当地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参保。缴费档次通常有多个,从每年 100 元到几千元不等,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缴费年限也需满 15 年,达到 60 周岁后开始领取养老金。
参与补充养老保险
- 企业年金:一些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员工退休后,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或按月领取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不过企业年金并非所有企业都有,通常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效益较好的企业中更为常见。
-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缴费和领取方式与企业年金类似,能有效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
- 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每年最高缴费 12000 元,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退休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进行个人养老储备
- 商业养老保险: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保险产品,如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养老保险等,在年轻时缴纳保费,退休后按照合同约定领取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和金额相对灵活,可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保险方案。
- 个人储蓄与投资:可以通过银行定期存款、基金、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个人储蓄和投资,积累养老资金。例如,每月设定一定金额进行基金定投,长期坚持下来,也能为退休生活积累一笔可观的资金。不过投资具有一定风险,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
- 以房养老:对于拥有房产的人群,可以考虑将房屋进行反向抵押,通过金融机构将房产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求。但这种方式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需要谨慎评估相关风险。
本文《怎么样让自己退休后有退休金》系
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13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