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撤销后,企业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立即开展全面安全评估、建立替代性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员工安全培训。撤销不意味着放松要求,而是转向更科学、动态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 全面安全诊断与风险评估
- 72小时内组织专家团队对井下各系统进行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通风、瓦斯监测、支护等关键环节
- 采用LEC风险评估法等工具量化风险等级,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
- 对已发现隐患实施"五定"管理(定人员/定措施/定标准/定周期/定责任)
- 构建双控预防机制
- 风险分级管控:按采掘/机电/运输等专业划分风险单元,执行班前会"十必讲"制度
- 事故隐患排查:每日由带班矿长牵头开展"全系统、全流程"巡查,推广智能矿灯记录系统
- 建立"一人一档"安全信用档案,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 应急能力提升措施
- 每月开展透水/瓦斯突出等专项演练,确保井下所有人员掌握避灾路线
- 配备新型自救装备(如压缩氧自救器、应急通讯中继站)
- 与周边矿山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共享救援设备和专家资源
过渡期需特别注意:原标准化文件应存档备查至少2年,新技术装备投入可享受财税优惠。建议每季度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管理成熟度测评,逐步向ISO45001等国际标准靠拢。安全生产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标准化形式的调整实质是推动安全管理从"符合性"向"实效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