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签了三方协议后是否还算应届生是一个常见的疑问。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应届生身份的定义、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对应届生身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应届生身份的定义
应届生的分类
- 当年应届毕业生:指高校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即拿到毕业证的当年,如2024年6月拿到毕业证的同学,统称为2024年应届毕业生。
- 择业期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毕业证,但处于择业期内(一般为两年)的毕业生。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仍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应届生身份的条件
- 未签订劳动合同:在择业期内未与任何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 未缴纳社保:在择业期内未缴纳社会保险记录。
- 档案和户口保留:档案和户口需保留在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
签订三方协议后的应届生身份
三方协议的性质
- 非劳动合同:三方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不等同于劳动合同。
- 有效期:三方协议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
签订三方协议的影响
- 不影响应届生身份:只要毕业生在择业期内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且档案和户口保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仍具备应届毕业生身份。
- 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不影响应届生身份,毕业生仍可以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
- 民事合同:三方协议属于民事合同,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不具有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 违约责任:协议中通常会明确违约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
违约后果
- 支付违约金:违约方需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
- 影响信用记录:违约行为可能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影响未来的**、租房等方面。
- 法律诉讼:在严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签订三方协议不会影响应届生的身份,只要毕业生在择业期内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且档案和户口保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仍具备应届毕业生身份。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主要在于明确就业意向和约束三方行为,而不涉及具体的劳动关系。因此,建议毕业生在签订三方协议前,仔细阅读协议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