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中国已有21个省份的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2100元及以上,其中8个省份超2300元,江西最新标准为月最低2000元、小时最低20元,且多省近年持续上调。
多省最新调整动态显示,广东自2025年3月1日起执行一类标准2500元/月,深圳为25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同步升至23.7元;福建自4月1日起调整后,第一档月最低工资为2265元,小时最低23.5元。贵州则自2月1日起将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提升至2130元。2025年起生效的还有四川与重庆,其中四川第一档调整至2330元,重庆核心城区月最低工资也达2330元。部分省市近年多次调标,例如江苏、浙江等地2024年涨幅达200元左右,新疆、山西也跟进上调。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需综合考量居民生活成本、工资增长率、社保缴费等因素。如内蒙古2024年12月起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上涨290元,吉林、黑龙江等10余省2024年均有调整。分档制度因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而异,例如广东设四档标准,江西分两档;小时最低工资则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差异单独制定。调整周期通常按经济波动及政策需求动态调整,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
调整最低工资不仅影响低收入群体权益,还可能联动企业人力成本、消费市场活跃度。各地调标频次与幅度既反映区域经济差异,也体现对就业保障的侧重。需注意标准适用范围及调整后的实际落地效果,以确保劳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