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后的实际到手工资总和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这是法律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设立的底线,但需注意两者概念差异及工资构成的复杂性。
-
法律明确界定最低工资的涵盖范围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总和。但需剔除加班费、特殊工作环境津贴、法定福利待遇等。若基本工资低于最低工资,但加上津贴、奖金等总和仍达标,则不违法。 -
基本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本质区别
基本工资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固定报酬部分,通常包含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等;而最低工资是法定兜底标准,覆盖范围更广。例如,某员工基本工资1800元,但加上绩效500元后总额2300元,若当地最低工资为2200元,则符合规定。 -
企业设计工资结构需规避的雷区
用人单位需确保员工正常劳动后的实发工资(扣除例外项后)不低于最低工资。若仅基本工资达标,但通过拆分工资项目(如将部分工资列为“补贴”并扣除)导致实际收入不足,仍属违法。
提示:劳动者若发现工资被不合理拆分或实际收入低于最低标准,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企业则应定期核查工资结构,避免因理解偏差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