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建设工程纠纷案件时,委托专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技术鉴定的法律行为。关键亮点包括:鉴定程序法定化、鉴定机构资质要求严格、鉴定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以下是具体要点:
-
鉴定程序法定化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必须遵循《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程序,包括申请、委托、实施和质证等环节。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启动鉴定,确保程序公正透明。 -
鉴定机构资质要求严格
承担鉴定的机构需具备工程造价咨询资质,鉴定人员须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证书。司法解释明确要求鉴定机构中立客观,避免利益冲突,否则鉴定结果可能被排除。 -
鉴定结果的法律效力
经法院审查认可的鉴定意见可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对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但需提供充分理由及证据支持。 -
鉴定范围与争议焦点
鉴定内容通常包括工程量确认、计价依据适用、费用合理性等。司法解释强调鉴定应围绕争议焦点展开,避免扩大范围导致资源浪费。 -
特殊情形的处理规则
对于工程未完工、资料缺失等情形,司法解释规定可按行业惯例或参考类似项目处理,同时要求鉴定机构在报告中说明假设条件及局限性。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解决工程纠纷的重要依据,当事人应注重证据保存并及时申请鉴定以维护权益。实际操作中需严格遵循司法解释,确保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与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