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储蓄率历年数据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如下:
一、总体趋势
-
长期上升阶段(1978-2010年)
从1978年的28.2%增长至2010年的42.1%,期间储蓄率基本维持在30%-40%区间,2010年达到峰值。
-
2011-2019年下降期
2010年后储蓄率逐年下滑,2019年降至34.8%,比2010年下降7.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2020年回升期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储蓄率回升至38.2%,主要因消费减少(被动储蓄)和不确定性增加。
二、关键数据点
-
2000-2008年 :储蓄率从35.6%飙升至51.8%,2008年居民储蓄率达37.3%,全球排名第一。
-
2016年峰值 :根据央行数据,2016年居民储蓄率为42.1%。
-
2019年低谷 :居民储蓄率降至34.8%,较2010年下降7.3个百分点。
-
2023年现状 :储蓄率回升至45.6%,人均存款超9.2万元。
三、国际对比
-
2016年中国储蓄率(42.1%)仍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16%-18.8%)。
-
2023年储蓄率45.6%接近2019年水平,但人均存款显著增长。
四、影响因素
-
收入水平 :收入增长是储蓄的基础,但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均可能抑制储蓄意愿。
-
消费观念变化 :年轻一代消费倾向增强,部分家庭减少储蓄。
-
政策环境 :金融产品创新(如理财产品)可能分流部分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