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去向登记直接影响档案转递,是学校转递档案的唯一依据。自2023年取消就业报到证后,毕业生必须通过官方平台登记就业、升学或未就业等去向信息,学校据此填写档案转递单并寄送。未登记或信息错误将导致档案无法正常转递,甚至影响落户、职称评审等后续事务。
-
登记是档案转递的前提
学校仅依据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提交的信息(如就业单位名称、档案接收地址等)办理转递手续。未登记去向的档案默认转至生源地人才服务机构,且可能被标记为“待就业”。 -
信息变更需及时更新
若签约后解约或升学变动,必须联系学校修改登记信息。个人口头申请无效,需重新提交佐证材料(如新就业协议、调档函)并通过审核,否则档案仍按原信息转递。 -
档案转递类型与去向挂钩
机关国企就业档案转至单位,非公单位或灵活就业转至就业地/户籍地人才机构,升学档案转至录取院校,未就业统一转至生源地。超大城市需单独咨询当地政策。 -
错误登记的后果
地址填写不精确(如缺失门牌号)或接收人填写本人/家属会导致档案退回。暂存学校的档案逾期未处理(通常限2年)可能被强制转递,且影响工龄计算等权益。
提示:离校前务必核对系统内档案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最终确认。若发现错误,需在当年8月31日前更新,避免影响入职或升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