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庐阳、合淝
合肥的历史名称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最早名称与早期发展
-
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属于楚国境内的“庐州”。
-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后,合肥成为庐江郡下辖的“合肥县”,属九江郡。
二、名称的演变与历史沿革
-
三国至隋朝
-
三国时期,合肥为庐州的一部分。
-
隋朝设置庐州府,治所仍为合肥,此时合肥正式成为行政中心。
-
-
唐宋至明清
历史上最著名的名称为“庐州”,期间曾改称“庐阳”(如北宋时期)和“合淝”(如东晋时期)。 - 庐州府制在唐代延续,明清时期仍为重要行政单位。
三、现代名称的确立
-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成立后,废除庐州府,合肥县直属安徽省,开始以“合肥”作为正式名称。
-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后,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延续使用“合肥”名称。
四、其他相关名称
-
庐阳 :北宋时期合肥的别称,因位于庐州中部而得名。
-
合淝 :东晋时期合肥的称呼,因古时合肥县属合淝郡。
总结
合肥的古称主要包括“庐州”“庐阳”“合淝”,其中“庐州”是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名称,贯穿了多个朝代。现代合肥则自1912年民国时期开始使用“合肥”这一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