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的维修项目主要包括日常清洁、润滑检查、系统维护、故障诊断和功能测试等关键环节,这些步骤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生产效率。
-
日常清洁与基础检查
开机前后需彻底清洁设备内外,尤其是直接接触产品的部件,避免残留物干扰生产。同时检查电源、气源和液压源是否正常,排除供电不足、气管折痕或液压阀堵塞等常见问题。 -
关键部件润滑与传动维护
定期对轴承、齿轮、链条等传动部件润滑,减少磨损。通过“听音辨异”和接触测温,及时发现异常振动或过热现象,预防机械故障。 -
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虚接、短路,传感器位置是否偏移或灵敏度异常。继电器和流量阀需定期更换,避免因长期使用导致功能失效。 -
故障诊断与应急维修
遇到故障时立即停机,根据报警提示排查问题。采用“试验法”检测绝缘性能或金属裂纹,临时性维修需在7天内完成,大修则需按计划进行。 -
修复后测试与环境控制
维修后确认部件安装牢固,进行功能测试。同时确保设备在0℃~40℃、湿度40%~80%的环境下运行,避免腐蚀性气体影响。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流程,既能降低突发停机风险,又能提升设备稳定性,建议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周期性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