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主要依据工龄、缴费基数、职务职级三大要素,采用"老办法"与"新办法"对比计算、就高执行的原则。其中,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适用过渡期政策,确保待遇平稳衔接。
-
工龄计算规则
每满1年工龄按1%比例计发,35年以上按90%封顶。特殊工种、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年限可折算增加0.5%-1%的计发比例。例如32年工龄教师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按32%计算。 -
缴费基数核定标准
以退休前5年月平均工资为基准,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70%部分)及规范性津补贴。科级干部2026年缴费基数上限预计为社平工资300%(约2.1万元/月)。 -
职务职级调节系数
正处级岗位调节系数1.8,副高职称1.6,科级1.3。某副研究员(专技6级)退休时可享受1.55倍的职务系数加成,显著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 -
新老办法差额补发
过渡期内退休人员(2014-2024年入职)按新办法计算结果高于老办法时,2026年将补发差额的70%。某2016年入职的工程师,新旧计算差额3000元/月,实际可获2100元/月补差。 -
职业年金增值部分
单位8%+个人4%的职业年金账户,2026年起可按3.5%年均收益率复利增值。30年工龄人员职业年金账户预计可积累25-40万元,按月发放约增加1500-2500元养老金。
2026年退休人员需特别注意:当年办理退休时应提交近3年绩效考核表原件,职称聘任文件需在退休前6个月完成备案。建议提前1年核对养老保险缴费记录,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待遇核算。